【题目】用化学用语和符号正确书写
(1)两个氮分子:_____(2)3个铁离子_____
(3) 两个氢原子:_____(4)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_____
【答案】2N2 3Fe3+ 2H
【解析】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 2H;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可表示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
(1)核内没有中子的原子________;(2)2个氯气分子________;(3)5个铝原子________;
(4)3个氧离子_____________; (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6)下图表示在催化剂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度很慢,产生的气泡很少。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速度慢、气泡少可能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速度慢、气泡少可能与MnO2的质量有关。
(进行实验)根据下图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用26 mg MnO2与5 mL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图1。
实验2:用5 mL 1.5%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MnO2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图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在制氧气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度很慢,依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利用上图装置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质A有1.6克,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则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为( )
A. 一定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__________;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高锰酸钾的质量 B. 氧气的质量
C. 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 固体物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有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填“氮气”或“氧气”)先被蒸发出来。这样制得的氧气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空气液化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7g
C. 参加反应的N、P的质量比为27:20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下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
(2)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__;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填字母序号);
(4)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