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硫,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镁条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状氧化镁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分析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状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3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红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待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
A.1mL刻度处B.3mL刻度处C.5mL刻度处D.8mL刻度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氢气+氧化铜→铜+水
C.水→氧气+氢气D.氢气+氧气→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1)固体药品通常保持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2)请写出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N2O5.已知氧为-2价,请计算五氧化二氮中氮的化合价为+5.
(3)电解水的实验中,电极正极端玻璃管收集的是氧气气.电极负极端玻璃管收集的是氢气气.
(4)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青蒿素分子由三种元素构成,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
青蒿素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48g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0.6g.(计算结果精确到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多种气体,我能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该气体的收集装置是C或D(填字母编号,下同).依据分别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AE.
(3)实验室常用固体甲和液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E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丙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也可以分解为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Ⅰ,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H2O+Cl2=HCl+HClO.在A-E中,属于单质的有BE(填字母序号)
(2)根据图Ⅱ,它属于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其中,物质D不是(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3)由上图看出,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②⑤⑥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为原料,同时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得到纯碱(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再通入CO2的目的是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者发生中和反应,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
(2)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的方程式为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若要精确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需用到的仪器是pH计.
(4)氯化铵、氯化钠和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A点的含义是20℃时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溶解度都是36g;
②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在高于60℃时就“消失”了,其原因是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
③20℃时,若向100g水中加入xg氯化钠和15.8g碳酸氢铵,发生如下反应:NaCl+NH4HCO3═NaHCO3↓+NH4Cl,反应结束后,过滤、低温蒸干、精确称量,得到7.14g纯净碳酸氢钠晶体,则x的值为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