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是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部分实验图示,请根据实验图示说出实验目的、现象、结论、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编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实验图示    
 实验编号实验⑤实验⑥实验⑦实验⑧
 实验图示   
(1)实验①中,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所用的物质是磷(木炭、磷、铁丝).
(2)实验②中,预先在集气瓶里装有少量的水,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3)实验③中,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明制取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填“大”或“小”或“相同”);证明集气瓶里已收集满气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4)实验④中,将溶液进行过滤得操作时,玻璃棒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5)实验⑤中,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6)实验⑥中,根据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理,举出生活中一灭火的事例如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7)实验⑦中,向烧杯里燃着阶梯蜡烛倾倒CO2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
(8)实验⑧中,用于除去CO中少量的CO2,溶液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分析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原理分析.物质在瓶内燃烧后,物质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同时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分析;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4)玻璃棒的一般作用有搅拌、引流、转移固体等.
(5)因为浓氨水有挥发性,溶于水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通过对比实验,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6)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7)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分析出哪一支蜡烛先熄灭;
(8)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 解:(1)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形成气压差.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可以形成气压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磷;(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3)实验③中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实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大;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4)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
(5)因为浓氨水有挥发性,溶于水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通过对比实验,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6)热水中的白磷没有和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可得燃烧的条件之一:与氧气接触;利用这一知识灭火实例有: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等;故填:灯帽盖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等;
(7)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故填: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
(8)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点评 此题考察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相关知识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2N2
(2)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3)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NaHCO3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小明同学认为其研究过程运用和体现了化学研究物质的内容和方法.于是,进行了以下总结,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
一、存在与制备
提取过程:屠呦呦研究团队先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含有效成分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含有效成分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存在于青蒿这种植物体内.
从植物青蒿中获取青蒿素晶体需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二、组成与分类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组成是药物研制的重要内容,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分析其化学组成.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用符号表示,下同).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3%,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可推知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三、性质与结构
最初用水煎法未能得到青蒿素,可能的原因是青蒿素不溶于水或受热不稳定.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还可推测青蒿素另一物理性质是青蒿素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
查阅资料得到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结构式和青蒿素的结构式如下,我们知道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对比可知,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应是其结构中的-O-O-部分.
四、转化与应用
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屠呦呦研究团队又以香茅醛为原料经13步化学反应合成了青蒿素,化学合成青蒿素的优点产量高(答一点即可).
该团队还通过实验发现青蒿素经与硼氢化钠反应可转化成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

其抗疟活性和稳定性比青蒿素更优越的原因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也证明了结构决定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与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做食品、饮料的调香剂.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丁酸乙酯分子只能怪含有62个质子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你注意过吗?家庭使用的铁制工具隔一段时间不用就变得锈迹斑斑,而街心广场矗立的不锈钢雕塑,几经风霜雨雪总能保持原有的本色.锰(Mn)就是不锈钢的主要添加元素之一,它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1)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直接接触会导致铁制品的锈蚀.
(2)不锈钢属于B(填序号).
         A.纯净物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锰、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们首先将锰片插入到氯化镁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锰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将锰片插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锰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①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Mn>Cu.
②写出单质锰(Mn)与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CuCl2═MnCl2+Cu(该化合物中Mn元素显+2价).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填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NO32(填化学式).
(5)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可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某炼铁厂现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583.3t.(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B.食醋C.加碘食盐D.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地球表面富含铁钛矿石,铁钛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TiO3
(1)FeTiO3的名称是钛酸亚铁(选填“钛酸亚铁”或“钛酸铁”).
(2)冶炼金属钛时,将钛铁矿石转化为TiCl4,TiCl4再与N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Ti和NaCl.请写出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TiCl4$\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Ti+4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B中的实验现象铁丝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AB(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无气泡,原因是铁钉表面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