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A.量筒读数 B. 过滤

C.木炭还原氧化铜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A实验中读出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2)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4)D实验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放点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2 引流 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防止生成物炸裂瓶底 3Fe+2O2 Fe3O4 【解析】(1)液体的体积是42ml(2)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把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气瓶中放点水的目的是: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2018届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化学反应C+H2OH2+CO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A. C B. H2O C. H2 D. CO

A 【解析】在化学反应 C+H2O ? H2+CO 中,碳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氢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具有氧化性。故选A。 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具有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 【解析】A. 氧气有助燃性,但不可燃,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气体,且不可燃,不符合题意; C. 棉线可燃,但不是烟,“烟”是弥漫的固体小颗粒; D. 冷凝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形成烟,而且可以燃烧,符合题意;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 B. 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

C. 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 D. 用大量的亚硝酸钠制作熟食,使它更加可口

C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B、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C、面粉发酵时可产生酸,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膨胀使馒头疏松多孔,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D、甜蜜素对人体有害,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知道这种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OH;猜想II:全部是Na2CO3;猜想III: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2)为进一步确定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用试管取约2mL该无色溶液,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现象a:溶液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 证明有碳酸钠。

第二步: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b:②__________

证明含有NaOH,猜想III成立,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③分析:小组中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以上实验不能证明猜想III成立,理由是: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按下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根据题中信息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

②通过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CO2 + 2NaOH = Na2CO3 + H2O或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Na2CO3+Ca(OH)2= 2NaOH+ CaCO3↓ 液体变红 第一步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第二步氢氧化钠的检验 不能 21.2%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有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还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使小麦叶色浓绿,增强抗倒伏能力,应施加的复合肥是

A. 尿素(CO(NH2)2) B. 氯化钾 C. 硝酸钾 D.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C 【解析】可使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还能使农作物茎干粗硬,增强抗倒伏的能力的化肥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 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CuSO4溶液(H2SO4)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B 【解析】A、Na2SO4能与适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10

4

3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3

38

5

A.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A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甲的质量=10g+4g+30g+22g?13g?38g?5g=10g,反应后甲的质量是10g,错误;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正确;C、乙的质量增加了(13g-4g)=9g;丙的增加质量为(38g-301g)=8g,所以乙、丙的变化质量比为9:8,正确;D、反应后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丙的质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中考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0.015m3的钢瓶可以装入20 m3的气体,但是只能装入0.015m3的水

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隔

B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的质量约为0.05g ,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水受热不分解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错误;B、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正确;C、1滴水的质量约为0.05g,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正确;D、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水受热不分解,二者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