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立即盖上玻璃片,用手压住玻璃片,充分振荡后将集气瓶倒置,松开手,观察到,玻璃片没有掉落,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结合成碳酸分子,并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变红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结合成碳酸分子,并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变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的是

A.H+、Cl、HCO3 B.Ca2+、CO32-、Cl

C.K+、OH、Na+ D.Cu2+、SO4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氢气、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

B.滥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

C.油脂、糖类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D.用灼烧法可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小华、小林和小军四位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2)小华同学用浓HCl(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小军也用A装置制取氧气,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KOH B、ZnO C、HNO3 D、Mg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0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0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 H2O;

乙:CO H2O;

丙:NH3 CO2 H2O;

丁:CO2 CO H2O.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0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蒸气,吸水后由白色变蓝色)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假设 (填“不成立”或“成立”).

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涵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小涵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②

(3)该实验还能证实剩余气体的性质(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