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还有铁和生成的CuCl2的反应,即③Fe+CuCl2═FeCl2+Cu。
由于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而CuCl2可能被铁完全置换,也可能有剩余,故选A。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本题中考查的是常见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因此尤其要熟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氢氧化钠与酸、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和小晴两位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二氧化碳反应,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请你分析:
(1)小军的第一个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2)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计方案是:分别量取40 mLNaOH和Ca(OH)2溶液放入A、B中,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Mg
Al
Fe
MgSO4溶液
有气泡产生。
 “▲”
 “▲”
Al2(SO4)3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
 “▲”
Fe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
Cu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
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        。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也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对该现象的解释为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6分)实验与探究
实验现象
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_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___________放出。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保鲜袋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课题】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的吸湿剂;无水硫酸铜可作吸水剂,且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保鲜袋可能由“碳、氢、氧”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燃烧法测定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1)按上图图示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外将仪器按原图组装。
(4)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的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
(5)点燃C处的酒精灯,直至保鲜袋子碎片完全燃烧。
(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7)分别对D、E进行第2次称重。
【实验分析】
(1)B处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F处干燥管的作用是     。
(2)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3)熄灭酒精灯后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实验结论】第1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此处缺少数据);第2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此处缺少数据),则该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为    。(本小题无法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7分)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6分) 化学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研究。
(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若将燃烧的木条从干燥管的上管口伸入管内,可以看到燃烧的木条熄灭,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点性质。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 以上三个实验中,B、C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B:     ;   实验C:     
② 实验A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现有仪器: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 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     )
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B.制取氧气
C.证明氨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浑浊的水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