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C
A.用闻气味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看颜色区分过氧化氢和水
C.用燃烧产物鉴别H2、CO、CH4            D.用磁铁吸引(或加酸等,合理即可)的方法区别铁粉和碳粉.

分析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和水均为无色液体,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H2、CO、CH4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用燃烧产物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碳粉不能,可用磁铁吸引(或加酸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C;用磁铁吸引(或加酸等,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铁酸镍(化学式:NiFe2O4)可以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NiFe2O4中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气转化中铁酸镍起催化作用B.NiFe2O4中Ni的化合价为+4
C.Ni的原子序数约为59D.NiFe2O4中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饮用桶装水.网上盛传“千沸水”(指反复多次烧开的水)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摄入一定量可导致中毒;此外,亚硝酸盐在人体内还能形成强致癌性物质-亚硝胺,饮用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还原作用,适宜的温度会使水中的微生物增多,微生物释放出的还原酶可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童贵忠、董智军等人对微生物检测的实验:
取15种桶装水与饮水机装配好,分别测使用过程(动态)中不同时段水桶内的水样.取13种桶装水(不与饮水机装配)静态放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
样品类别数量微生物超标数微生物超标率/%
动态实验样品(72小时)151493.0
静态实验样品(1个月)13215.4
解释:使用过程中,随桶中水量的减少,空气进入水桶中也会带入许多空气中的微生物.加热时,桶内水温会达到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
加热次数对亚硝酸盐含量是否有影响呢?我国在《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亚硝酸盐(以NO2-计)的含量规定为小于5 μg/L.
邹伶俐、张雪娇等人的实验:
取新鲜的桶装水放置在饮水机上,测定36h内反复加热(共计181次)的水样,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下表:
加热时间/h0136122436
含量/μg/L0.670.731.121.231.812.443.53
取检验合格的14桶桶装水分两组(每组7份)静态放置,进行存放环境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检测结果如图.
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摄取亚硝酸盐的途径是蔬菜,通过人体唾液的转化,间接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在300mg/kg,人并没有因为食用蔬菜而导致亚硝酸盐中毒,由此可知“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不足以使人中毒.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亚硝酸盐能致癌,在正确使用饮水机的前提下,“千沸水”不会致癌.反复煮沸的水,只是活性降低了,不易被人体细胞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水中的微生物释放出的还原酶可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2)在使用过程中,桶装水内微生物的增多与大量繁殖与空气和温度有关.
(3)你认为“千沸水”可以饮用吗?说明理由“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不足以使人中毒.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亚硝酸盐能致癌,在正确使用饮水机的前提下,“千沸水”不会致癌.反复煮沸的水,只是活性降低了,不易被人体细胞吸收.
(4)依据图,静态放置时,影响桶装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光照.
(5)请你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饮用桶装水时的注意问题首先,我们在购买桶装纯净水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合适大小的桶装纯净水,因为纯净水也有一定的保质期,在打开后,要及早饮用完.否则饮用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我们在饮用纯净水的时候,一定要先把纯净水烧开后,再饮用;如果长期饮用含有细菌的纯净水后,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要注意和白开水交替饮用,因为纯净水在经过处理后,几乎不含有微量元素,如果长期饮用不含微量元素的纯净水,会造成我们体内的微量元素缺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使用桶装水的时候,最好把桶装水和饮水机一起放在家中比较阴凉的地方,不要正对着太阳照射的地方放置,因为桶装水在长期受到太阳的照射后,会滋生细菌,如果饮用了滋生细菌的纯净水后,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在使用桶装水的时候,还要对饮水机进行定期清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饮水安全与水处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8年调查:80%疾病和30%死亡与水污染及饮水不当有关.近年来我国水污染尤为严重,并且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的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水、施用了农药及化肥的农业生产用水都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甚至一些井水溪水都有农药、激素、抗生素残留.涉及水污染的报道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央视新闻调查揭秘全村有2470口人的河南省沈丘县黄孟营就有116人死于癌症,原因是饮用水受到硫化氢和二恶英的污染;著名水处理专家蓝伟光博士甚至提出了“普通自来水烧开了也不能喝”的观点,他认为烧开水时的高温只杀死了细菌病毒,而重金属、农药、激素、藻毒素等化学污染物去除不了;他还说一些孩子越来越中性化是水体中含有的环境激素造成的,目前已经认定环境中有40多种环境激素,其中多半是氯代有机物等.
      那么究竟饮用怎样的水才是干净卫生的呢?一杯安全的水应解决下面3个问题:一、不含有泥沙、铁锈等看得见的感观状物理污染物;二、去除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保证不拉肚子;三、去除了重金属、农药、激素、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石油烃、挥发酚、藻类分泌物等化学污染物.
      我们来翻阅一下自来水处理的历史,自来水处理工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走过了四代:第一代是1902年产生于比利时的传统的四步法常规工艺①加混凝剂、②沉淀、③过滤、④加氯消毒(注:混凝是加入铝盐或铁盐,利用和水反应的产物吸附并沉淀固体悬浮物),这一工艺只解决了前2个问题,但又产生了加氯消毒副产物的问题.
       第二代是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以臭氧、活性炭为核心的深度氧化技术,它是在第一代去除效果的基础上,解决了加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问题,但还是没有解决第3个问题.
       第三代是以超滤膜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应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较之第二代有进步但由于膜的孔径过大,对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在150-1000之间的激素、抗生素、农药无法截留住.
       第四代是产生于21世纪的以纳滤(Nanofiltration,简称NF)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艺,纳滤设备兼具以上技术所有优点,并去除了重金属、有害有机物(包括农药和激素等)并且保留住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我国2012年7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最新一版的饮用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增至106项,其中毒理学指标达到74项,有机物从原来的5项增至53项,可见国家已高度意识到有机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效应).
       标准虽然制定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多数仍然沿用第一代自来水处理工艺,水质符合新国标的没有超过3%.
     我们盼望着早一天喝到安全又健康的饮用水…
(1)请写出上面水处理工艺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步骤①加混凝剂④加氯消毒臭氧消毒
(2)请写出你对安全饮水的一点建议国家投入将所有自来水厂自来水处理工艺从第一代直接升级到第四代;或家庭安装小型纳滤净水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若B装置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制氧气.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b端通入(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   组乙   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保持平衡
结论猜想1正确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B(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或C装置由于生成二氧化碳易导致瓶塞喷出,使实验失败.(已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请根据如图A、B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B铁架台已略去),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 中,对比现象①③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条件;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2)装置B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装置B的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仪器a的名称:a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若用B、D制取氢气则其反应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该图示中共有 4 种物质
C.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