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所依椐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选项混合物的分离分离物质的原理
A.分离制氧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溶解性不同
B.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A.AB.BC.CD.D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确定分离物质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能溶于水,故要分离二者的混合物,可以采用溶解性的不同进行;
B、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进行;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故选D.

点评 掌握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
A.KOH、Na2CO3、HClB.HCl、NaNO3、KOH
C.Ca(OH)2、HCl、Na2CO3D.BaCl2、NaCl、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木炭、磷、硫、铁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请你归纳出它们的两个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反应都需要点燃;其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瓶底装少量水或细沙,否则会造成集气瓶底炸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表是小华对自己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
气体XY二氧化碳水蒸气
吸入气体78.25%21.05%0.04%0.66%
呼出气体74.88%15.26%3.68%6.18%
(1)请你判断:X是氮气,Y是氧气.
(2)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氧气.
(3)请你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对着干冷的玻璃片上呼气.
(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氮气的体积含量减少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功能及代谢.如果人体缺乏钾会出现肌肉不发达、心率不齐等症状.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钾
(C6H5K3O7•H2O).
下列有关柠檬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  )
A.该物质每个分子中有25个原子
B.该物质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C.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原子个数为6:7: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铝锅中长期盛放食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有毒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存放食醋的铝锅也会受到食醋的腐蚀而显受损,易折断
B.铝是非金属材料,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化学变化
C.铝跟食醋反应生成了剧毒物质,会导致食醋不能食用
D.铝会溶解在食醋中,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帮助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t2℃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使其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一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2℃时,A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二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3)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物质是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通入氧气;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D(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碱石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
(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