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A.
向一定体积H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
C.
向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向CuCl2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分析 A.盐酸显酸性,pH小于7;
B.蔗糖能够溶解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随着蔗糖的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C.根据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D.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能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能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

解答 解:A.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故pH应从小于7开始.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B.蔗糖能够溶解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随着蔗糖的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当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再减小.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C.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时,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能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能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反应开始就有沉淀产生.故图示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BC.

点评 解答本题时要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和图中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NaOH═Na2CO3+H2O
B.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4Fe+3O2═Fe3O4
D.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的填空)

【查阅资料】
Ⅰ.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Ⅱ.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Ⅲ.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①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NaHCO3与酒石酸能反应生成CO2
②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Na2CO3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加水或加热;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改正D中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NaOH和碱石灰共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
CH3COONa+NaOH$→_{△}^{碱石灰}$CH4↑+Na2CO3
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代号,下同),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D).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合理均可)(任答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华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量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Cu-Zn合金.
(2)小华取该合金的粉末65g与100g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4g,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小华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A物质的化学式H2O2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B→甲+乙: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甲→E: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C+E→丙+D: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Fe2O3、FeO、Fe3O4的固体混合粉末10.00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铁a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15.00g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
A.7.24B.7.60C.5.20D.7.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不同意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3)小红按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试管中产生气泡黄色固体为Mg3N2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酚酞溶液中 溶液呈红色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更活泼,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写出下列操作所用的仪器名称或方法:
取少量铜绿粉末到试管中药匙或纸槽,夹持镁带点燃坩埚钳,在酒精灯上燃烧红磷燃烧匙.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应该向(背或向)手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