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2S、H2O、H2SO4、H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 SO32-和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Na+、Mg2+、Al3+ 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由Na 和 K 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现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I、II、III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
②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观察到________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④步骤III中加入的X是_________。
⑤实验结束后,生成0.1mol铜,请计算原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 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 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下列有关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水这种物质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条件进行以下探究。
【知识回忆】写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液的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猜想二: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 | 温度 | 催化剂 | 过氧化氢溶液 | 实验现象 |
1 | 20 | 无 | 5% 10mL | 无明显现象 |
2 | 50 | 无 | 10mL | 有气泡产生 |
3 | 20 | 0.1g MnO2 | 5% 10mL | |
4 | 20 | 0.2g MnO2 | 10% 10mL |
若用实验1和实验2验证猜想一,则应选用____%过氧化氢溶液 10 mL.根据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若用实验3和实验4验证猜想二,指岀其中一处设计错误_________如果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在该实验中,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 来判断产生氧气的快慢。
【拓展探究】你认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氯(ClO2)气体是一种在水处理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ClO2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因为它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常用制备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最新研制出制备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毒时,ClO2能将污水中的Fe2+、Mn2+、CN-等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某工厂污水中含有CN_,ClO2能将污水中的CN-氧化为两种无毒气体,你认为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
【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
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取等质量50℃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50℃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是A>B>C
B. 50℃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C
C.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50℃降温至20℃,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 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