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下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2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C. 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D. 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走向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说法正确;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g,所以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85g硝酸钾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85g硝酸钾才刚好饱和,溶解80g硝酸钾不能饱和,故B不正确;C、t1℃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此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C说法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D说法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 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 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 是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2n的值为_________,溴元素与图1_______(填字母)化学性质相似。

②写出溴和A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__________ 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代表A分子,代表B分子,代表C分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向实验Ⅰ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实验Ⅱ说明溶液pH>7

B. 由实验ⅡⅢ说明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Ba(NO3)2、NaOH

C. B点时的清液中一定含Na+、NO3-

D. 若取实验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屑表面呈绿色,欲利用其制取胆矾,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制取流程。已知胆矾受热不稳定,易分解成硫酸铜和水。则有关该流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①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 铜屑表面呈绿色的物质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C. 由固体B制取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方法1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D. 操作②的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t1℃时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⑵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提纯固体丙,结晶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恰好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丙

B.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乙>甲>丙

C.t2℃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火电厂收捕到的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MgO等。研究小组对其进行综合处理的流程如下:

资料1:SiO2、Al2O3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

资料2:MgCl2溶液加热容易水解生成Mg(OH)2

(1)碱浸溶解SiO2(性质与CO2相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粉煤灰碱浸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是_________________,通入HCl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化石燃料除煤外还有____________,人们开发和应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