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2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
B.硫酸铵与烧碱混合:(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C.铝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Al+AgNO3═AlNO3+Ag
D.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入硫酸钾溶液:MgCl2+K2SO4═MgSO4↓+2KCl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生成物错误,生成物应是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B、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生成物硝酸铝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
D、硫酸镁不是沉淀,该反应不能发生;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
(2)在我们熟悉的常见物质中,符合图中C的溶解度曲线趋势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3)在t2℃时,将50g a放于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3%.(结果精确到0.1%)
(4)t1℃时,将一定量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减少(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证明密度:CO2>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戍银”(即单质锏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②(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符号)Fe失电子变成Fe2+,Cu2+得电子变成Cu.
(3)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③中的“银”是否属于合金?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3Hg②Fe3+③SO3④3H2O.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 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0.8g.
(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而近地面的臭氧会造成空气污染.舟山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位于全国前例,但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臭氧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③(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85.5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