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 硬水与软水 ( 肥皂水,振荡)
B. 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 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D. 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或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制取O2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_________。
(4)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能和NaOH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制取NO2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用F装置收集NO2,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有4种分子 B.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D. 图示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没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片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进行探究。
实验一: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现有如下装置:
(1)图D中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下同)和收集装置______。
实验二:某次在做该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4)(猜想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___;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5)(实验探究)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①猜想__成立 |
方案二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②木条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为____色 | 猜想三成立 |
(6)(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同学:方案一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7)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_____、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8)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片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A. 2 B. 3 C. 4 D.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宣武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有5种白色固体,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固体.
(1)调查研究
①5种白色固体分别是:NaOH、Na2CO3、CuSO4、Ca(OH)2和NaHCO3.
②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查阅了NaOH、Na2CO3和NaHCO3的一些性质.
性质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性 | 20℃时溶解度109g | 20℃时溶解度21.5g 溶解时放热 | 20℃时溶解度9.6g溶解时放热 |
加热 | 不分解 | 不分解 |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
(2)实验探究:同学们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第一步:在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5种白色固体, 分别标上A、B、C、D、E,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振荡. | A、C、D的溶液为无色;B的溶液为浑浊;E的溶液呈蓝色. | B是_____ E是_____ | |
第二步:向上述A、C、D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 三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均变红. | 结论: _____ | |
第三步:依据如图装置,对A、B、C进行实验. | |||
①加热固体A | B溶液无明显现象. | A是Na2CO3 | |
②待①停止加热后,通过长颈漏斗向C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 B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
第四步:依据如图装置,对B、C进行实验. | 被加热的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溶液中有气泡逸出且溶液变浑浊. | C是_____ 利用排除法得出:D是NaOH |
(3)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_____ |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宣武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复合材料是新型材料研制的重要发展方向.
(1)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矿泉水瓶、塑料袋属于(填“金属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_____;目前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此做法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
(2)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燃烧后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宣武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矿井都应粘贴的安全标志是( )
A. 当心触电 B. 禁放易燃物
C. 当心中毒 D. 严禁烟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①氩气_______ ②3个钾原子________ ③硫酸铜_______④2个氯化氢分子_______ ⑤氢氧根离子_________ ⑥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黑木耳中富含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_______
(3)水、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
(4)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