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 空气B.自来水 氧气
C.矿泉水 冰水混合物D.高锰酸钾 双氧水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空气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双氧水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
(2)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3)图3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溶质是NaCl(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NaCl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
(1)写出一组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操作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如图1所示.

(1)步骤①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2)步骤②中过滤器的制作如图2,正确的顺序是CAB(填序号).
(3)步骤③的名称是蒸发.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在上述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利用到氯化钠的物理性质有氯化钠易溶于水(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CaCl2、MgCl2、Na2SO4)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

其中,滤液A至滤液B之间需加入的三种试剂为:
试剂①:加入过量的X,除去滤液中的Ca2+
试剂②:加入过量的NaOH,除去滤液中的Mg2+
试剂③:加入过量的BaCl2,除去滤液中的SO42-
请回答:
(1)试剂①中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CO3,为最终获得精盐,加入试剂①、②和③后进行的实验正确的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整个操作作为有效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杂质,加入X必须放在加入BaCl2的后面(填“前面”或“后面”).
(2)滤液B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  )
A.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B.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C.Mg+O2═MgO2D.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中的(  )
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1)甲同学按甲图实验,若要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实验前应对甲装置作如何处理?加上一个液泡浸没在液体中的温度计;
(2)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丙同学采用丙图装置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用温度计测溶液温度的变化.你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为什么?不科学,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