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 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 |
B. | ![]() 探究固体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 |
C. | ![]() 验证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 | |
D. | ![]()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
分析 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甲试管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乙试管的铁钉至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铁钉就会生锈,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错误;
B、该装置能通过U形管内液面高度的改变说明固体溶解时能量的变化,正确;
C、该装置只能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为澄清的石灰水含有水,不能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错误;
D、该装置不能用于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因为红磷和白磷所处的位置不同,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
X | 可燃冰、核能 | 石墨、糖水 | 干冰、氯化钾 | 玻璃棒、铜丝 |
Y | 新能源 | 混合物 | 氧化物 | 导体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小芳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 | |
B. |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 |
C. |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 |
D. | 煤气泄露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观察到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
B. | A装置中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分液漏斗,可以起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
C. | 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NaOH溶液,目的是便于更充分地吸收剩余的气体 | |
D. | 模拟产生的“酸雨”使绿叶变黄,锌粒、镁片表面有气泡冒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3 | |
B. | “V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 |
C. | “Vc”中含量最高的是氢元素 | |
D. | “Vc”属于氧化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