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7·南通)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X

Y

Z

W

盐酸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AYWXZ

BWXYZ

CXYWZ

DYWZX

答案:A
解析:

解析:根据四种金属跟盐酸的反应现象,可推知YW的金属活动性比XZ强;根据三种金属跟Z的硝酸盐的反应现象,可推知XYW的金属活动性比Z(Z最弱);根据三种金属跟W的硝酸盐的反应现象,可推知Y的金属活动性比W强,XZ的金属活动性比W弱.综上分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为YWXZ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7?南通)已知A、B、C三种固体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难溶于水,B是一种氧化物,可作为干燥剂.D、E、F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E是常见的固体单质,D、F通常状况下为气体.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与另一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1.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E、X物质的化学式:E
C
C
;X
CaC2
CaC2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其余合理答案均可)
Ca(OH)2+CO2=CaCO3↓+H2O(其余合理答案均可)

(3)实验室若分离由D和F组成的混合气体,如采用图示装置,则a中应盛有
NaOH溶液
NaOH溶液
(填写试剂名称或化学式,下同),b中应盛有
稀硫酸(盐酸也给分)
稀硫酸(盐酸也给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天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7?南通)已知A、B、C三种固体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难溶于水,B是一种氧化物,可作为干燥剂.D、E、F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E是常见的固体单质,D、F通常状况下为气体.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与另一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1.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E、X物质的化学式:E;X.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若分离由D和F组成的混合气体,如采用图示装置,则a中应盛有(填写试剂名称或化学式,下同),b中应盛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7?南通)某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逐渐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同学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做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证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也呈红色,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1:说明______;
结论2:说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 4
(1)表中X=__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该同学根据______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7?南通)某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逐渐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同学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做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证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也呈红色,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1:说明______;
结论2:说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 4
(1)表中X=__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该同学根据______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