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判断“青霉素”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  )
A、病毒的大小是否改变
B、病毒的形状是否变化
C、病人是否康复
D、检查是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来自生活实际的一道题,而实则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判断“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均是描述了病毒的不同形态或大小等,属于物理变化;而选项D符合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用排除法即可,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原子中,不容易得失电子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A、
液氮冷冻机
B、
用洗涤剂洗餐具
C、
活性炭净水器
D、
氧气作高能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宋画家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将C60分子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方面的研究,我国已取得许多成就
C、家用煤气泄露能闻到一股难闻气味,这是CO的气味
D、玻璃刀头镶上金刚石,可以用来裁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药品的取用,需用药匙的是(  )
A、酒精B、小石块
C、食盐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B、生活常识
C、化学之最
D、初中化学的“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物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后增重5.4克,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0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有C、H、O三种元素组成
B、碳元素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
C、该化合物可能是C2H6O
D、该物质重15.8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化学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规定食盐中必须加碘,“碘”是指“碘元素”
B、“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是绿色的食品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水资源保护
D、“白色污染”是指某些难分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
 
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并写出铁粉与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