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蔗糖 C. 植物油 D. 面粉
B 【解析】 试题植物油 、面粉不溶于水中,不能形成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形成红色的溶液。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3.1.4离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④中x可能为8
D 【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具有稳定结...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一章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题型:单选题
研究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B. 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
C. 垃圾焚烧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将烟囱建得高些,就可避免烟气产生的污染
D. 以煤、石油、大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工艺,可制造药物、塑料和化纤等产品
C 【解析】 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无任何污染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故正确;B、晶体硅的特殊性能在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故正确;C、焚烧垃圾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即使将烟囱建得高些,不可避免烟气产生的污染,故错误;D、煤、石油通过炼制、加工,可制造各种有机合成材料、医药、农药、染料和炸药等、故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 物质的溶解过程 单元检测 题型:填空题
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如表
溶液 | 石灰水 | 蔗糖水 | 碘酒 | 稀硫酸 |
溶质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溶剂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 物质的溶解过程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安全常识牢记心中 | B | 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①CO中毒:喝牛奶 ②炒菜时油锅着火:弃锅逃走 | ①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 ②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 ||
C | 日常生活经验 | D | 对微粒的认识 |
①洗洁精清洗油污:乳化作用 ②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发生CO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且拨打120,若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可立即喝大量牛奶,让牛奶与重金属盐作用,缓解毒性;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A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而水不能,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2 碳及其化合物 单元检测 题型:实验题
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科学家正在研究分离出空气中的CO2 , 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使CO2和H2反应合成气油、甲醇等有机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中可选用制取氢气的装置________.
简述实验中将锌粒加入容器的方法是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下图装置分离CO2和CO.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将混合气体从导管口通入,所得纯净气体从导管c逸出(假设完全反应),此时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进入广口瓶,此时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
B或D先将容器倾斜或横放,用镊子夹持锌粒放在容器口处,再慢慢直立容器,让锌粒滑到容器底部COCO2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应用双孔橡皮塞,并插入长颈漏斗使其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若反应物较多,可将试管换成广口瓶或锥形瓶;故B、D装置都可以;加锌粒时,先将容器倾斜或横放,用镊子夹持锌粒放在容器口处,再慢慢直立容器,让锌粒滑到容器底部; (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2 碳及其化合物 单元检测 题型:填空题
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①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② 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__;
③ 草木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④ 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⑤ 碳具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写出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⑥ 麻黄碱(C10H15ON)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C10H15ON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________g/mol,1 mol C10H15ON中约含有________个C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SO2CO2K2CO3氢氧化钙C+ 2CuO2Cu + CO2↑41656.02×1024 【解析】 ①二氧化硫能与雨水反应生成酸,导致雨水的pH小于5.6而成为酸雨; ②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③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 ④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 ⑤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Cu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2 碳及其化合物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 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B 【解析】 水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氩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化合物,而氩原子性质稳定;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质量大于10g,10mL水的质量等于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20%。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西藏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X>Y>Z B. Z>Y>X
C. Y>Z>X D. X>Z>Y
D 【解析】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可知X比Y、Z活泼;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则Z比Y活泼,故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本题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