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生活中,燃煤往往做成蜂窝状的原因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氧气、二氧化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请写出用复分解反应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铁制品易生锈,工业上常用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试写出其中的反应原理Fe2O3+6HCl═2FeCl3+3H2O
(4)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化合反应CaO+H2O═Ca(OH)2
③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

分析 根据已有的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根据气球鼓起是装置内的压强增大解答,可以是产生气体,也可以是温度升高,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燃煤往往做成蜂窝状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填: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个,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4)气球鼓起是装置内的压强增大,
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故填: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填:CaO+H2O═Ca(OH)2
③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故填:Zn+H2SO4═ZnSO4+H2↑.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与物理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是BE(或BC).(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上化学课时,小明同学听化学老师讲,做蛋糕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是碳酸氢钠(NaHCO3).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于是他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1: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新配制的碳酸氢钠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2:小明认为蛋糕膨胀,是由于制作过程中
猜想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与面团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的;
猜想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他对二氧化碳的来源进行了两种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猜想①正确


 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热,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猜想②正确
【小结】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应用】在炸油条时,通常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小苏打(NaHCO3)的目的是将面团发酵产生的酸除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液的质量增加;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减少;
(4)若再加入少量KCl全部溶解后,则溶剂的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98g的稀硫酸跟一定量的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0.4g氢气,计算:
(1)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图或装置图中错误的是(  )
A.
除去CO中的CO2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需要区分的物质实验方法
A涤纶线和羊毛线①察颜色  ②点燃观察
B硬水和软水①肥皂水  ②过滤
C稀硫酸和纯碱溶液①气味    ②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木炭粉和铁粉①磁铁吸引②加稀盐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小明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小华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小红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写出第二方案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CO3═Na2SO4+H2O+CO2
(3)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