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有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图示关系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开始加热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剩余的固体有铜不会为零,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氧化铜能被碳还原成铜.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开始加热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B、由于剩余的固体中有铜.剩余固体不会为零,故B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由于氧化铜能被碳还原成铜,生成的铜随着参加反应氧化铜的增多而增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正确理解图象的含义,准确判断木炭还原氧化铜中各个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硬铝是铝、铜、硅的合金,是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的主要原料.如图是从废铝中回收镁、铝的生产流程(部分生成物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
(2)步骤②中的分离操作为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填仪器名称)
(3)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4)步骤④的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5)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B.塑料保鲜膜C.真丝围巾D.不锈钢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水是生命之源,同时我们每天也需要食盐.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写名称).
②可以通过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③自然界中的“水”属于D
A.纯净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④“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请回答:
A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炸裂瓶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⑤为除去食盐中少量的氯化钙和硫酸钠.取样加水溶解,在该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HCl(填化学式),采取蒸发结晶的操作就能获得较纯净的食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二氧化碳加热混合气体足量的氧化铜
【方法探究】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A:
方案B:
【方法提炼】上述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

Ⅰ.操作a、b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Ⅱ.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K2SO4=2KCl+BaSO4↓,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
Ⅲ.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NaOH(填化学式)溶液.
Ⅳ.步骤③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是否会影响氯化镁的纯度?理由是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气体全部挥发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为验证Fe、H、Cu、Ag 的活动性,下述实验中可以不必进行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浓硫酸的瓶塞打开会看到有白烟
C.点燃一片棉布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生石灰溶于水后,水温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2SO4B.COC.NaOHD.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