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__(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_ __(填“氧化”或“还原”)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应为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欲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中可盛__________________;氢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当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填“c”或“d”,下同)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氢气排出使用,水应从________处导管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四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为含有相同元素的两种气体,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为固体单质,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若C为气体单质,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
(3)D B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在实验室里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单质或化合物气体,请选择上述仪器,按照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成一套实验装置(填大写字母标号): F 接 接 接 接 .若制备单质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制备化合物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中,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 .
(4)C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C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填“长导管”或“短导管”)进入C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使人理智,化学使人睿智.下列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中的一道题目,请你根据下列提示猜测是何种物质?在右边的横线上写出其化学式: H2O、Cu、CaCO3 .
氧化物 | 生命之源 | 洗涤剂 | 冰霜雨雪 |
|
司目鼎 | 孔雀石 | 湿法冶金 | 金属导线 |
|
鸡蛋壳 | 《石灰吟》 | 二氧化碳 | 建筑材料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 ___ _ 。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右图回答:
①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析,下面蜡烛首先熄灭的原因是 .
②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4)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主要原因之一是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未添加阻燃剂.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Mg(OH)2可以做阻燃剂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若不加指示剂则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反应的一组是( )
| A. | 锌粒和盐酸 | B. | 锈铁钉和稀硫酸 |
| C. | 二氧化碳气体和石灰水 | D.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