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符号中的数字“2”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O2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            B.2Fe中的“2”表示2个铁元素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D.2H+中的“2”表示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的个数为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离子的个数为2.
故选:C;氢离子的个数为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B.物质鉴别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中防腐
金属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线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木炭和硫磺-看颜色
CO2、O2、空气--燃着的木条
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C.化学中常见的“三”D.实验现象知识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污染空气的三种有害气体-NO2、SO2、CO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将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可以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盐酸制备SO2,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S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铁原子
 
;3个铝离子
 
;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含义:
Ca2+
 
-2
S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如下仪器:选择需用到的仪器的名称填在下列空格中(每次只使用一种必须仪器)

①取用粉末状固体常用
 

②量取10mL液体药品用
 

③称量18.8g的食盐用
 

④给固体药品加热用
 

⑤制作过滤器用到的是
 

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的pH.同组溶液相互混合后pH可能等于7的是(  )
A、pH=3     pH=4
B、pH=3   pH=10
C、pH=7    pH=11
D、pH=2   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空气、水银和白酒都是混合物
D、橡胶、纤维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