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HCl,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frac{73}{7.3g}=\frac{44}{x}$;
(3)当滴入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HCl、NaCl;
(4)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溶质的变化是Na2CO3的质量减少至消失、NaCl的质量增加;
(5)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需要再向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143.1g.

分析 (1)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只有碳酸钠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2)欲知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须知此时是否完全反应,然后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放出气体的总质量;
(3)欲知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须知此时是否完全反应,反应物是否剩余,再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4)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溶质的变化是Na2CO3的质量减少至消失、NaCl的质量增加;
(5)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式,求出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进行计算出溶液质量结合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 解:(1)碳酸钠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7.3g
设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   117  44
  y    7.3g   z    x
$\frac{73}{7.3g}=\frac{44}{x}$;
解之得x=4.4g;
$\frac{106}{y}=\frac{73}{7.3g}=\frac{117}{z}$
解之得y=10.6g
解之得z=11.7g
(2)由图象可知,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frac{73}{7.3g}=\frac{44}{x}$;
(3)因到A点时已完全反应,故到B 点时盐酸有剩余,故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有NaCl、HCl;
(4)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不断减少生成氯化钠不断增加,故烧杯中溶液里溶质的变化是Na2CO3的质量减少至消失、NaCl的质量增加;
(5)烧杯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22.3g-10.6g)=23.4g
烧杯里溶液质量为:22.3g+73g-4.4g=90.9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23.4g}{90.9g}$×100%=25.7%
设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需要再向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
23.4g=(90.9g+m)×10%
m=143.1g;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frac{73}{7.3g}=\frac{44}{x}$;
(3)HCl、NaCl;
(4)Na2CO3的质量减少至消失、NaCl的质量增加;
(5)143.1g.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熟悉完全反应的特点,能正确理解溶液和溶质的关系,熟练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才能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如图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生成物属于化合物的微观解释氨气分子由氮、氢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
(3)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氮原子、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c→d→b→a→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浓硫酸,装置丙的作用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的物质是过氧化氢,B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如果要确认C中气体已经干燥,则需在B和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 U形管.
(3)若改变A中的药品,此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或氢气)气体.
(4)图2中A、B内分别盛有溶质不同的无色溶液及在小木块上点燃的蜡烛,若向A中撒入无色细小晶体后,发现其蜡烛会熄灭,原因是反应生成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无色细小晶体可能是碳酸钠晶体(或碳酸氢钠晶体);若向B撒入黑色粉末后,发现蜡烛燃烧更旺,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进入空气不畅通的溶洞,最好用火把进行照明
B.发现厨房煤气泄漏,可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用煤炉取暖,可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煤气中毒
D.含糖量较高的粮食,为了防止其霉变可将其放在湿度较大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台上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火柴及图1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是(填序号)③⑤⑥⑦,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满,可将燃着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口处,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2)补充一种棉花团用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请你将没有绘制完的制取氧气装置图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氯气(一种常温下呈黄绿色的气体,化学式: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发生装置中通出的气体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杂质
B.该实验无明显现象
C.浓盐酸配制稀盐酸时,必须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玻璃棒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