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资料1: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资料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资料3: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①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
②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
探究一 气体制备
(1)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①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_____装置(填序号),收集氨气选用_____装置(填序号),检验试管中已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
(2)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②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探究二 氨气测定
(3)实验室常用稀硫酸来吸收氨气(NH3),生成硫酸铵[(NH4)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用上述原理和图2实验装置测定某公厕中氨气含量平均值。
经过较长时间不间断的测定共吸取2m3的空气,最后称得Ⅰ装置增重了40mg。该公厕空气属于人体感受_____(填序号) 程度。某同学认为测得结果与自身感受不相符,请你分析产生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_____。
探究三 氨气用途
研究人员发现氨气还可用来制作新型燃料电池,其制作工艺流程如图3。
(5)该流程中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_____(写一种)。
(6)步骤①加入K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从环保角度看,直接供氨式碱性燃料电池的优点有_____。
【答案】B D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指明氨气已满 2KClO32KCl+3O2↑ 2NH3+H2SO4=(NH4)2SO4 ③ 吸收空气的时间比较长等(合理即可) 氮气 CO2+H2O+K2CO3=2KHCO3 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
【解析】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①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②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①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B;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试管中已集满氨气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指明氨气已满;实验室常用稀硫酸来吸收氨气(NH3),生成硫酸铵[(NH4)2SO4], 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②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若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中的试管口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1)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①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B;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试管中已集满氨气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指明氨气已满。
(2)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②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若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中的试管口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常用稀硫酸来吸收氨气(NH3),生成硫酸铵[(NH4)2SO4],故答案为:2NH3+H2SO4=(NH4)2SO4。
(4)经过较长时间不间断的测定共吸取2m3的空气,最后称得Ⅰ装置增重了40mg。该公厕空气属于人体感受③,因为40mg÷2m3=20mg/m3;某同学认为测得结果与自身感受不相符,产生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吸收空气的时间比较长等。
(5)探究三中,该流程中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氮气;故答案为:氮气;
(6)步骤①加入K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二氧化碳和水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化学方程式为:CO2+H2O+K2CO3=2KHCO3。
(7)从环保角度看,直接供氨式碱性燃料电池的优点有: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NaOH溶液吸收H2S制取Na2S(硫化钠又称臭碱、臭苏打、黄碱),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2NaOH=Na2S+2H2O
(1)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34吨H2S,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NaOH多少吨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如图已经画出处理34吨H2S的质量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画出生成物Na2S质量的变化曲线,并在纵坐标上标明相应的质量_____。
(3)表中是回收H2S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项目 | 单价(万元/吨) |
NaOH | 0.25 |
Na2S | 0.5 |
辅助费用(以处理1吨H2S计) | 0.12 |
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34吨H2S的方法能盈利_____万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_____(填离子符号);
(2)既能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又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盐_____(填一种盐的化学式);
(3)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图形“”代表的离子符号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得知硫酸亚铁晶体化学式为:FeSO47H2O,该物质受热易失去结晶水。请回答:
(1)步骤①②③中最后都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需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中氢之后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氢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0
【题目】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硅原子_____(2)2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3)铵根离子_____(4)+2的钙元素_____(5)硫酸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A | B | C | D | |
目的 | 检验碳酸盐 | 配制 100g 质量分数 10%的 NaCl 溶液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验证与氧气接触时燃烧的条件之一 |
实验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进行对比的目的是_____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燃烧需要_____.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2表示的是图1表中________(填表中序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