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甲同学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组实验方案.
(1)其中甲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方案A.(填字母)
(2)乙同学用图D所示的方法也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其原理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CaCO3(填化学式)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5)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NaOH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6)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测现象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
的上层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
过量的氯化钙
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
(7)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反应,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但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5)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6)能够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7)根据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钙反应解答.

解答 解:(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够实现目的实验为A;故填:A;
(2)加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有固体析出,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故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4)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故填:CaCO3
(5)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6)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容易不变红,说明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7)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是因为氢氧化钠也不能与氯化钙反应,故填: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反应,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但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frac{\underline{\;点燃\;}}{\;}$MgO2B.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
C.CO2+Ca(OH)2═CaCO3+H2OD.NH4HCO3$\frac{\underline{\;加热\;}}{\;}$NH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下所示),反应原理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4种元素
B.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这种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是晓星将一定质量的铁铁粉加入到100g稀硫酸溶液中,反应进行的时间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求:(忽略气体溶解度)
(1)由图象可知,在第5s时,加入的铁粉恰好全部反应完.
(2)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氧化物,D、E为黑色固体,F的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Cu.
(2)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①-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①②(填序号)
(4)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若用纯铁制造刀具时,因为纯铁的硬度小,容易变形.
(2)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3)将一定量的镁粉、铁粉的混合物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滤渣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铁和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鉴别O2、CO和CO2三种无色气体,可行的简便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事    实解    释
A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阳离子的种类不同
B水银温度计受热液柱升高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C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D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