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而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却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纳米铁粉和铁丝都由铁元素组成
B.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对反应有影响
C.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D.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符号是
A. N2 B. O C. H2O D. 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澄西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无色液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后,生成无色液体C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将烧得红热的银白色金属E伸入集满气体D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上述物质中共有四种氧化物
B. 上述反应中有两个分解反应
C. F为氧化铁
D. 做反应④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事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溧阳市2019届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选填字母);用石灰水可检验CO2,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E是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其中不能用来收集O2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F装置也可用于收集气体,若用F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混有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集气瓶中灌 | b.集气瓶中灌 |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溧阳市2019届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 释放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分离空气得到氮气和液氧属于分解反应 D. 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溧阳市2019届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 分子、原子在不断运动着而离子静止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为了实验的安全和结论的准确,往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或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倾倒液体时,为什么标签要向着手心_________?
(2)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请说出原因_________?
(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什么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用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擦酒精的办法给发热病人降温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纯碱发面蒸馒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图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 2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1方框中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3)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_______。
(4)下列说法中,图2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 中子数
(5)中国“神州七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6N2,请写出2点意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