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______;②是CaCl2。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①正确 |
则碳酸钠溶液与M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1)【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和Na2CO3;猜想二:__________;猜想三:NaOH。
(2)【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 无气体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____________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答案】 Ca(OH)2 酚酞试液; 酚酞变红,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OH、Ca(OH)2 不正确; 稀HCl太少,先与NaOH反应 Na2CO3; A、B试管中都无明显现象
【解析】探究一: (1)【提出猜想】①由名称可猜想溶质为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实验验证】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探究二:(1)【提出猜想】反应后的物质中,一定有生成物,还可能有剩余的反应物,但反应物不能同时剩余,所以溶质还可能是NaOH、Ca(OH)2;(2)取样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不能证明没有碳酸钠,因为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可能因稀盐酸太少时,都被氢氧化钠反应完,导致碳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3)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碳酸钠,B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氯化钙,猜想三成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的处理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某垃圾处理厂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均为____操作,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得到的硫酸铁溶液有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步骤③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步骤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所得红色固体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足量稀盐酸全部倒入,并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块状碳酸钙反应速率较快
B. a点所对应的体系中含有CaCl2和HCl
C. 1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获得0.44g 二氧化碳
D. 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a、c点或b、d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c、Ba(OH)2是一种碱,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后再进行吸收转变为碳酸钡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下图所示的连接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 关闭K1,打开K2,向蛋壳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直到__________为止;
④ 关闭K2,打开K1,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 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__________、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⑥ 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
方案一:产生的CO2质量__________g,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方案二:重复3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装置C中沉淀质量(/g) | 19.68 | 19.75 | 19.67 |
方案二:实验测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Mr(CaCO3):100 Mr(BaCO3):197)
【评价反思】
(1)方案二中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钴(Co)常见化合价为+2、+3。资料:氢氧化钴 Co(OH)2粉红色固体,难溶于水;氢氧化高钴Co(OH)
(1)写出硫酸高钴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CoCO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氯化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o(OH)+6_________________=2CoCl+Cl↑+6HO
(4)177g钴在空气中加热至白热时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g Co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醋酸镍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含镍废料(含硫化镍、氧化铝等)为原料,制取醋酸镍。
(1)醋酸镍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单质 B.酸 C.混合物 D.盐
(2)将粉碎的含镍废料酸浸时要不断搅拌,粉碎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硫酸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98t 10%的硫酸能和________________t 氧化铝完全反应。
(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温度下对含镍废料进行酸浸。酸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实验编号 | 温度℃ | 时间min | 浸出率% |
a | 50 | 90 | 85 |
b | 50 | 120 | X |
c | 70 | 90 | 88 |
d | 70 | 120 | 91 |
①表中X的值最有可能的数值是___________(填字母,单选题)
A.84 B.87 C.92 D.93
②实验a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表中酸浸的最佳温度与时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欲配置4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全部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所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小于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写一条):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盖房子”游戏示意图,规则是根据 “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或其溶液)之间在一定条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三种物质,其中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无机物,C、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A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物质确定后,下列物质中可用来替换图中“铁”的是_____(填标号)。
①Ag ②Mg ③ NaOH ④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