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 分子比原子大
B.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
|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钙 |
| 猜想 不正确 |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
A.CuO B.AgNO3C.Cu 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西藏自治区山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检验.现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西藏自治区山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B. 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D.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西藏自治区山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①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
②操作Y的名称是_____,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洗涤氯化钡制品最适宜的洗涤剂是_____(填字母)
A 30℃水 B 30℃饱和氯化钠溶液 C 30℃饱和氯化钡溶液
③滤渣水洗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石墨质软,可用来做电池电极
B. 铝合金熔点低,可用来制造航天飞机部件
C. 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来除铁锈
D.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来做植物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FeCl3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FeCl3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FeCl2、CuCl2)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
该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尝试.
(阅读资料)
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下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Fe(OH)3 | Cu(OH)2 | |
开始沉淀的pH | 1.9 | 4.7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6.7 |
(1)进行操作x时,应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_____.
(2)实验中,步骤b加入CuO消耗溶液甲中的HCl,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_____(填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3)实验中,步骤d加稀盐酸前,因缺少_____(填操作名称)而使获得的氯化铁溶液不纯.
(4)FeCl3溶液容易生成Fe(OH)3发生变质,在保存FeCl3溶液时,常向FeCl3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FeCl3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_____(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 稀硝酸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