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现有氢气、氧气、碳、铁、氧化铜、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稀盐酸等八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HCl+AgNO3═HNO3+AgCl↓;
(3)高温下两种黑色固体的置换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生成硝酸亚铁的反应Fe+Cu(NO32═Fe(NO32+Cu.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要注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解答 解:(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是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
(3)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高温下两种黑色固体的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4)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
故答案为:(1)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2)HCl+AgNO3═HNO3+AgCl↓;(3)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4)Fe+Cu(NO32═Fe(NO32+Cu.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B.生活中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
D.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大,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今年4月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集体捍卫PX词条事件,让更多人走进了化学、了解化学.PX的结构式如下所示,中文名称为对二甲苯(para-xylene),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可燃,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对PX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gB.PX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 H2O
C.PX是低毒类有机化合物D.PX的化学式为C8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如图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中有2种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它们是BC(选用A、B、C填写).
(3)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所以它们都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化合物氯化钠是由离子(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1)当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CO(NH22+H2O.
(3)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节约用纸.
(4)前面(2)中提到的氨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据此判断:
①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
②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正确的逃生方法是迎着风弯腰跑.(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硫酸化工厂附近居民反映:近来空气中有异味,庄稼枯黄,某学习小组对该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检测,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酸性(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该厂排放的尾气中SO2含量超标.针对该情况,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进行整改,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含SO2的尾气.其中第一步的反应原理与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相似,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2═CaSO3↓+H2O.
该学习小组上网查询得知:SO2是形成酸雨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了解到酸雨的形成及雾霾天气的产生也与NO有关.于是,该学习小组开展了对NO有关性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NO是如何转变为酸性物质的呢?
[查阅资料]
(1)通常状态下,NO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毒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两种气体.
(2)NO可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又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用装置I制取NO,反应原理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操作步骤:关闭K2,打开K1;从U形管左端管口注入稀硝酸,当液面接近U形管右侧橡皮塞下沿时,迅速关闭K1.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至铜丝以下,导致反应停止.其原因是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无色变为红色.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装置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高温\;}}{\;}$2H2O+O2↑.
(3)通过定量分析得知,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时,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化学变化(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在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1860毫升的蒸馏水,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 NaCl KNO3 MgCl2B.NaOH Na2CO3 NaCl H2SO4
C.NaCl Na2SO4 AgNO3 HNO3D.FeSO4 NaNO3 KCl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晶牌变色眼镜的镜片在强光下会变成暗棕色,当光线变暗时,镜片几乎变成无色透明.原来,变色眼镜是在普通镜片中加入了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晶粒.
(1)当强光照射时,溴化银分解为银和溴,使镜片呈现暗棕色.此过程中,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2)当光线变暗时,银和溴(Br2)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重新化合生成溴化银(AgBr),镜片的颜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frac{\underline{\;CuO\;}}{\;}$2Ag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