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实验一: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选用的收集装置C
(3)图E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实验二:已知Fe2O3样品中含有杂质FeS2.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FeS2含量.称取mg样品置于玻璃管Y内.充分灼烧该样品,根据实验后装置Z增加的质量推算FeS2质量(装置管内发生反应:4FeS2+11O2=灼烧=2Fe2O3+8SO2

(4)连接好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观察到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使用“实验一”装置B制得的氧气进行实验,装置X瓶内需盛放的干燥剂是浓硫酸.
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
(6)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则测得FeS2含量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数据.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内气压的变化后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
(5)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6)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被氢氧化钠吸收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所以图E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4)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装置内的压强增大,观察到: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5)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
(6)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则测得FeS2含量偏大,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Z增加的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C;
(3)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4)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5)浓硫酸,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
(6)偏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滴加酚酞试液,为了判断反应进行程度,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①盐酸不足量猜想②猜想恰好完全反应③盐酸过量
【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振荡溶液变红色猜想①正确
方案二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pH=7猜想②正确
方案三取锌粒与试管中,加反应后的溶液产生气泡猜想③正确
【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填字母序号).
A、猜想②正确B、猜想③正确   C、猜想②或猜想③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原理】HCl+NaOH═NaCl+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仪器药品】如图:

【实验方案】
(1)指示剂变色法.
①取A(填“A”或“B”)中试剂加入到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G向①中滴加稀盐酸,直到红色刚好消失,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
(2)有新物质生成.
③向②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④用F蘸取③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将之溶解于少量水中,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不是氢氧化钠,而是生成了新物质.
(3)pH试纸法.
⑤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不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至等于7或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4)热量变化法.
⑥红红在没有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如图H所示装置顺利完成了实验,她是根据所察到的现象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判断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安全知识
 氮气性质稳定一一埴充食品袋防腐
乙酵具有可燃性一一可用作燃料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一可冶炼金属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瓦斯爆炸一由天然气引起
假盐中毒一一由黄曲霉引起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D 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一一引起贫血
缺钙一一易捍佝楼病
缺碘一一易捍甲状腺肿大
 去除衣服上油污一一用洗涤剂
区别硬水和软水一一用肥阜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一一把煤做成睦窝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凡是最外层排满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2)凡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3)电子层排布都相同的粒子属同种元素;              
(4)任何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都不会再分;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6)同种元素的粒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A.(1)(2)B.(4)C.(5)D.(1)(3)(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氧化碳不仅可作燃料,还能作化工原料.工业上用CO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甲酸钠(化学式为CHO2Na),其主要流程如下:

(1)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第一次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或者除去二氧化碳.
(3)合成甲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CO+NaOH$\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O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下列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生铁B.黄铜C.四氧化三铁D.焊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氖原子2Ne;    (2)酒精C2H5OH;
(3)铝离子Al3+;  (4)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H$\stackrel{+5}{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