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甲试管CaCl2、HCl
乙试管NaCl、Na2CO3(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你的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并说明理由: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CaCl2,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分析 【观察与讨论1】根据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则溶液为红色,如果红色消失,则说明反应进行分析;
【观察与讨论2】根据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能够产生气体的是碳酸根和酸,能够生成沉淀的是碳酸根和钙离子进行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时,可能一种物质过量,也可能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反思与评价】根据废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如果只有氯化钠也无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 解:【观察与讨论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而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无色,所以可以用酚酞溶液来判断碱是否被中和;
【观察与讨论2】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结合图中所给的甲和乙的药品可以知道,甲中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生成氯化钙和水,乙中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而一开始没有沉淀但是有气体产生,说明甲中所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而乙中的碳酸钠没有被完全消耗掉,故可以判断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钙和盐酸,而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时,可能一种物质过量,也可能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我的猜想是废液中含有氯化钠;
【反思与评价】废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如果只有氯化钠也无现象,所以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CaCl2,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故答案为:【观察与讨论1】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观察与讨论2】CaCl2、HCl,NaCl、Na2CO3
【猜想与假设】NaCl;
【反思与评价】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CaCl2,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红磷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2)铜的加热铜+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铜,化合反应.
(3)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4)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产生一层白膜,写出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变小了,质量分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锥形瓶,②酒精灯.
(2)实验室欲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 a→g→f→i.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CO2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条即可)添加液体比较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121.225
反应后质量/g21.2x12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反应物B.测得反应后丙的质量为3g
C.乙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用装置A制氧气.
①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冬冬用AD相连制取和收集的氧气,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下列不属于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B.
A.氧气不纯  B.集气瓶没预先装少量水
C.铁丝太粗  D.系在铁丝上的木柴燃烧尽了,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2)同学们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时,探究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部分因素,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 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 L反应所需的时间∕s
51200.1416.75
151200.146.04
30535249.21
30555210.76
①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通过实验Ⅰ和Ⅱ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从实验Ⅲ和Ⅳ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④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是减小、不变还是增大呢?不变.
⑤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王林同学想起自己家里有一瓶消毒用的双氧水,经查看发现已过期,他用实验证明了这瓶双氧水已经完全变质.请你猜想王林同学的实验步骤是:取这瓶双氧水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产生.
(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的块状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①制取硫化氢时选用的发生装置B或C.
②硫化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硫化氢气体可被水吸收,用碱液(如NaOH溶液)吸收效果最好.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将n端(选填m、n、e、f)与图2的g端(填g、h)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水、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地放出热量.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①写出Fe 和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②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Mg>Mn>F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酒精(C2H5OH),是一种新型燃料,计算:
(1)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酒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