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 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 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4NH3+3O2 2N2+6H2O。A、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4×17∶3×32=17:24,故A错误;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C、丁是水,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C正确;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正确。 点睛∶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分校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灯发光 B. 蛋清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C. 工业制氧气 D. 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
D 【解析】A、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蛋清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工业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生成新物质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利用下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隔变大了 B.分子体积变大了
C.分子运动加快了 D.分子个数变多了
A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升高。导致分子间隔变大了,使得气体逸出。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届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黄瓜 B. 米饭 C. 巢湖银鱼 D. 福临门食用油
C 【解析】A、黄瓜中富含有维生素,错误; B、米饭属于糖类,错误; C、银鱼中富含有蛋白质,正确; D、食用油中富含有脂肪,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化学变化能用“A+B ==C+D”式子来表示。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在上式中,若A是H2SO4,B是化合物,那么B可以是(写出三种符合要求的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3)在上式中,若A是Fe2O3,则B是(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4)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任写两个即可)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顺序可颠倒) NaOH、 Na2CO3、 Fe2O3 (或其他金属氧化物、碱、盐符合题意的物质) HCl (H2SO4) 3CO+Fe2O32Fe+3CO2 CO2+Ca(OH)2===CaCO3↓+H2O(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 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D. 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
D 【解析】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A、维生素D2中各元素质量比是12×28∶44∶16=84∶11∶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B、一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28+44+1=73个原子,故B错误;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8+44+16=396,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错误;D、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探究活动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三支试管中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下表实验方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说出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氧化铜 | _______ |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活性炭吸附异味 C. 冰融化成水 D. 铁制品生锈
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酒精挥发,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异味,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冰融化成水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铁制品生锈,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其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能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A 【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能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物质燃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