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常见生活现象中,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冰雪融化B.榨取果汁
C.点燃酒精加热火锅D.自行车轮胎爆炸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点燃酒精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阳光下,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体积增大,导致爆胎,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D.

点评 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操作不能起到将混合物分离目的(  )
A.蒸馏B.过滤C.蒸发D.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林月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的探究,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装置C.(填字母)
(2)某同学在观察到装置B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E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集气瓶内根本没收集到氧气或装置漏气          
(3)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B.(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4)装置B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A.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溶器     C.加热反应物
(5)林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她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C(或E)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木炭)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产物是什么.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将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
D操作倾倒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物,木炭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013年秋,我市多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出行.据分析,汽车尾气和焚烧秸秆是雾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下列缓解雾霾天气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开发新能源B.研究回收利用秸秆的新技术
C.提倡农户集中时间地点焚烧秸秆D.严禁年检不合格的汽车上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些过氧化钠(Na2O2)包裹其中,用胶头滴管向棉花团中滴水,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接着再用棉花将一些过氧化钠包裹其中,用一根玻璃导管向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也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很感兴趣,下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燃烧原因及一瓶白色过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②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③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分析讨论】
(1)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小陈同学认为从物理性质角度看该样品中肯定不含过氧化钠,他的理由是过氧化钠为淡黄色,但小李同学觉得不可靠,他取了一些样品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不产生气泡(填现象),证明了小陈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猜想假设】
猜想一:样品中只有NaOH
猜想二:样品中含有Na2CO3和NaOH
猜想三:样品中只含Na2CO3
【实验探究】
为了证明以上猜想,甲乙丙三个同学利用小李同学所得的溶液,分别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的探究: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样品中一定含NaOH
没有气体产生样品中一定不含Na2CO3
产生沉淀,且溶液变成红色样品中含Na2CO3和NaOH
(1)上述实验方案中,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丙(填序号).
(2)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将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测pH.
(3)实验方案中也有错误,请说出有错误的实验方案以及错误的原因甲实验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乙实验也不正确,因为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先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继续探究】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称取了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水,配成了50g溶液,再向所配得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并精确测量溶液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试计算:
(1)变质前过氧化钠的质量为7.8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9%.
【反思】过氧化钠保存时应该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B.若消耗6g的乙,则生成34g的丙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苹果中含苹果酸,其化学式为C4H4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
B.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C.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
D.苹果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