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0分)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 B >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对比A瓶与_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 结论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 ;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 的容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 |
30mL | 20mL | 12 mL |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_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答案】
(1)Ca(OH)2+CO2==CaCO3↓+H2O C
(2)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CO2+H2O==H2CO3
(3)温度 溶剂的质量
(4)2Cu+O2 2CuO;
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16%;
(2)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从而观察到瓶内变浑浊;A中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了排除溶液中水的影响,所以应与C瓶对比。
(2)A生成的二氧化碳经B干燥后进入C中。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当二氧化碳遇到湿润的试纸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石蕊变红。所以会观察到: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三中对盛有未完全溶解的硝酸钾的试管进行加热,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探究的是溶剂的种类对氯化钠溶解性的影响,所以应控制温度和溶剂的质量相等。
(4)实验中利用了铜和氧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
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推拉注射器使气体流通,让空气中氧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以与氧化铜充分反应。气球的作用是当推拉注射器时保证装置的密封性。所以装置一中气球的位置更合理,可以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前玻璃管和注射器中均为空气,总体积为30ml+20ml=50ml。反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为20ml—12ml=8ml。所以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6%;
(2)由于反应前气球内有气体,而在反应后挤入注射器内,所以会造成测得的反应后的剩余气体增多。则计算出气体的减少值(反应的氧气的量)偏小;所以会造成结果偏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 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
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m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_ ;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 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 仅要努力减少C02的排放,更重 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 4个化学反应
②将C0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
(2)装置A、B中,便于添加液体药品的是 ;
(3)在H2和O2中,可用装置B制取的是 ;
(4)若用装置C检验CO2,则试管中盛装的药品是 溶液;
(5)若制取8.8g CO2,理论上需要 g 1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的干燥剂,制备方法是①CO + 2HCl = COCl2 + H2↑,②COCl2 +2NaOH =CO(OH)2 + 2NaCl下列对帕拉米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CO(OH)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推断:
(1)气体B是 。
(2)固体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3)滤液D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是 。
(4)固体A的组成可能有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