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前三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元素可以与W元素形成和两种化合物
B.Y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反应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价
D.X与Y、Z与W都属于同一周期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证明CO2与NaOH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泰兴市济川中学、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泰州市口岸实验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4月四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仪器名称:C_____、E______;
③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____(选填标号)。
(2)混制“富氧空气”如图,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______(选“a”或“b”)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 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_____mL水。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用下图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 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过程如下:
i. 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mL;
ii. 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iii. 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mL。试回答问题:
(3)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_;
(4)操作ii中可观察到现象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6)若读取V1时仰视,读取V2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_____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多选题
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到t2
B.从N→M:先将N降温到t1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到t1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到t3再加入适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O2会越来越少,CO2会越来越多,因此将CO2转化为O2,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分解又可重复使用。NiFe2O4在此反应中是( )
A. 粘合剂 B. 制冷剂 C. 防腐剂 D. 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中考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 |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
B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
C |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D |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实验班招生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它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Ⅰ、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 Leblanc, 1742 -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
(3)吕布兰法有明显不足,不断有科学家进行改进,请写出该法不足之处__(一处即可)。
II、索尔维法: 1892 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 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剩余固体质量/g | 未记录 | 15.3 | 13.7 | 11.9 | 10.6 | 10.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4)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CO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为______( 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