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如图是自然界中的转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纤维素、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图中方框所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木柴燃烧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4)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体现了自然界中的重要物质循环,图中参与循环的元素有_______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果糖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
C.果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
D.1个果糖分子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石灰有吸水性,可干燥SO2 B. CO2不可燃,可扑灭燃着的镁带
C. 氢氧化钠是碱,可改良酸性土壤 D.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在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化学用语:
①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____。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
③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④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化合物__________。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材料。 (填“合成”或“复合”)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以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造福生活。
1926年,英国科学家贝纳尔提出预言:只要有足够的压强,任何元素都能变成金属.如把氢气放到-260℃和250至260个标准大气压下,就能把每个氢原子非常紧密地挤在一起,而得到金属氢。现在,预言终于在实验室里实现了。金属氢是一种高密度的储能材料.金属形成后,可保持稳定的状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规模制取氢气较合适的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反应的化学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被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氢能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许多困难,金属氢的使用主要解决氢能开发利用中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氢气和金属氢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SO42﹣、Cl﹣、H+ B. OH-、CO32-、K+、Ca2+
C. Na+、SO42﹣、OH﹣、NO3﹣ D. Na+、Cu2+、Fe3+、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各取少量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对该气体展开一系列探究。
(1)此气体是什么气体?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 实验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此气体是_____ | ______ | _______ |
(2)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制取该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___,收集装置为____。
(4)猜想此气体还可能是另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棉布和羊毛 B.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C. 用BaCl2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 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