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 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
(1)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________。
(2)“气调保鲜”中会使用CO2来抑制细菌。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酸性物质的产生:____。
(3)冰箱中常用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 保鲜”。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________(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 (部分反应条件略去),用化学用语 (即化学符号)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实验室由②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物质④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标出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写出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发现有一种“氮气灭火装置”能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的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查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右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持续燃烧 | 蜡烛缓慢熄灭 | 蜡烛熄灭 |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 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 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 2-1 | 2-2 | 2-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没有熄灭 | 蜡烛缓慢熄灭 |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 “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挂在天平两侧的两个薄纸袋调节平衡,然后向B中倾 倒二氧化碳气体。
(1)天平的_______(填“A”或“B”)端会向下倾斜。
(2)放置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恢复平衡。由此可知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太阳能、氢能等被称为“低碳能源”,理论上其“碳排放”为零。
(1)下列产生“碳排放”的化学变化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2CO + O22CO2
② CaCO3CaO + CO2↑
③ 2CuO + C2Cu + CO2↑
(2)氢气不可能产生“碳排放”,而甲烷燃烧会产生,原因是_______。化学在生活的各方面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燃烧
B. 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分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2)实验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