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指出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是
 
,这处错误将导致的后果是
 

(3)该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4)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放在桌上并盖上玻璃片.
(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要求填写两点).
(6)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其余操作不变,下列主要操作步骤中:
①撤出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撤出水槽中的导管;⑦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体;
正确的顺序是(用序号填空)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4)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5)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7)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解答:解:(1)①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②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试管;集气瓶.
(2)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这处错误将导致的后果是加热时高锰酸钾会进入导管.
故填: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加热时高锰酸钾会进入导管.
(3)该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或2KMnO4
  △  
.
 
K2MnO4+MnO2+O2↑.
故填:排水法;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2KMnO4
  △  
.
 
K2MnO4+MnO2+O2↑.
(4)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能够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从而防止炸裂试管;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上并盖上玻璃片.
故填:能够防止水倒流入试管;正.
(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加热试管前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故填:加热试管前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6)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其余操作不变,下列主要操作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体,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撤出水槽中的导管,撤出酒精灯.
故填:②⑦③④⑤⑥①.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2)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所对应的离子符号为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
 
.(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对暗紫色粉末A进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E
 
;F
 

(2)写出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b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1)4个二氧化硫分子
 
(2)氮气
 
(3)3个硫酸根离子
 
(4)碳酸镁
 

(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6)五氧化二磷
 
(7)硝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中国盐业协会董志华理事长在纪念盐业改革开放30年暨中国盐业协会2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盐是人类生命之源;盐孕育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盐是化工之母、百业之本”.我国有着漫长海岸在线,其中沿海城市占15座,这些城市的海盐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投资近千亿元加大海水晒盐和盐的综合利用,普遍实现了制盐工序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盐是化工之母、百业之本,盐孕育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1)A的名称是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
 
、计算产率;其中过滤操作所用到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
 
(填序号),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
 
.计算产率时必须用到仪器是
 
(填序号).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三靠”的含义是
 
 
 

(4)小组同学为了同时除去泥沙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钙,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提示:CaCl2+Na2CO3═C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①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②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5)小组同学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④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3)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固体NaOH因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含有杂质,现要配制纯净的NaOH溶液,其实验操作的主要过程应是(  )
A、溶解→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溶解→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溶解→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D、溶解→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