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Ⅰ所示)进行了改进,设计如图Ⅱ所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回答:
(1)用图Ⅰ做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集气瓶内预先盛少量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 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 B 熄灭红磷
C 吸收五氧化二磷 D.防止集气瓶炸裂
(2)图Ⅰ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的水少于,其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②_______。
(3)图Ⅰ实验可以得出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
(4)图Ⅱ与图Ⅰ相比,图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B 红磷的量不足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溶于水 装置始终密闭,减少实验误差
【解析】
(1)用图Ⅰ做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集气瓶内预先盛少量水;A 由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内盛有少量的水,可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氧气耗尽,红磷即熄灭,此选项符合题意;C 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集气瓶内盛有少量的水,可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虽然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但集气瓶不会炸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等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的水少于,其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致使氧气没有耗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压强差变小。
(3)水进入集气瓶中大约后不再进入,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溶于水。
(4)图Ⅱ与图Ⅰ相比,图Ⅱ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减少实验误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
A.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B.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和新物质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B.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了解到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它的水溶液叫氯水。当同学们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惊奇地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呢?
(查阅资料)
(1)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方程式为。
(2)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见光会分解,其反应方程式为:。
(3)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分析问题)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主要是氯水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那么,氯水中的哪些成分使石蕊褪色呢?
(作出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石蕊溶液褪色; 猜想2:是氯水中的________使石蕊溶液褪色;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石蕊溶液褪色;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石蕊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第一朵纸花喷上水 | ①没有明显变化 | 猜想1_______ |
②第二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干燥_______的集气瓶中 | ②没有明显变化 | 猜想2不成立 |
③第三朵纸花喷上盐酸 | ③变红,但_______ | 猜想3不成立 |
④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放入盛有干燥_______的集气瓶中 | ④先变红,后褪色 | 猜想4_______ |
(实验结论)
综合分析判断: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它具有漂白作用(能将紫色石蕊等有色物质氧化而褪色)。
(拓展与应用)实验室中保存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① .
② .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种原因)。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A)
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可燃物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木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此实验同时可分析得出氮气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一点)
(3)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B实验中硫燃烧时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向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
(2)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
A空气流动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A中向玻璃片“哈气”,是为了证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
(2)B组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蜡烛燃烧时火焰分_____层;取一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
(3)通过C、D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如果D实验中取出的硫在空气中继续燃烧,此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A让它继续在空气中烧完 B放入水中
(4)E组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催化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下列关于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丙氨酸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B. 丙氨酸分子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 丙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不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