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有如图气体制取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本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是
 
,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先
 
,后
 
以防止试管破裂.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可以选C装置,理由是
 
,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
 
装置.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从仪器的图和用途去分析;
(2)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实验结束,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去分析; 
(3)从用B装置制取氧气,由于反应不用加热,故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由于收集的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由于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外界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而排水法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去分析;
解答:解:(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①酒精灯②水槽;故答案为:酒精灯    水槽;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
 
K2MnO4+MnO2+O2↑;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制取氧气时,由于高锰酸钾粉末会随着氧气流进入导管继续进入水槽,使水槽中的水变红,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要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实验结束,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如果先停止加热,随着试管温度的降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越来越小,压强也越来越小,外部气压大于试管内气压,就会使水槽内的水倒吸到试管内,引起试管温度骤然降低,导致试管炸裂.故答案为:A   2KMnO4
  △  
.
 
K2MnO4+MnO2+O2↑   试管口放一棉花团     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由于反应不用加热,故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由于收集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由于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外界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而排水法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故答案为:2H2O2
 MnO2 
.
 
2H2O+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E.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注意事项,是考试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错误的是(  )
A、电解水:H2O=H2↑+O2
B、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
 点燃 
.
 
2Al2O3
C、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3
 高温 
.
 
CaO+CO2
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4P+5O2
 点燃 
.
 
 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防治碘缺乏病,我国正推广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严禁出售不含碘的工业盐.下面请按要求解题.
(1)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4    D.+5
(2)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3)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数字)
(4)正常人每天需要补充大约0.1mg碘元素.若l000g碘盐中约含33.7mg碘酸钾,那么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多少克这种含碘盐?(结果取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H、O、C、S、Cl、Na、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请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2)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3)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4)硫为-2价的酸
 

(5)形成酸雨的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在200g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9.6%的稀硫酸溶液.已知:发生的反应是:Ba(OH)2+H2SO4═BaSO4↓+2H2O 和2NaOH+H2SO4N═a2SO4+2H2O;滴加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滴加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300g时,溶液的pH=7.请计算:
(1)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溶液质量为
 
g.
(2)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
(3)当pH=7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可以用
 
来检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
 
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
 

(3)一段时间后a试管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或错误是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序号)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看谁连的快
请根据现有知识在最短的时间里,将Ⅰ与Ⅱ栏中相互有联系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看谁连的又快又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1)混合物
 
 (2)纯净物
 

①空气           ②自来水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
⑥四氧化三铁     ⑦铁         ⑧氯化钾     ⑨冰水混合物   ⑩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