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试回答:①ClO2叫做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4

②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ClO2═2ClO2+2NaCl
Cl2+2NaClO2═2ClO2+2NaCl

(2)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等精密电子产品.下面是某常见纽扣电池中发生的反应:H2O+Zn+HgO=Zn(OH)2+Hg
①该电池工作时能量的变化是: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该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水、氧化汞
水、氧化汞
.(填物质的名称)
③该电池中通常还加入炭粒,是因为炭具有良好的
导电
导电
性.
分析:(1)①物质化学式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物质,一般从右向左依次读出各元素的名称,并在两种元素间加上“化”字,当原子个数不是一个时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利用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②根据反应微观图中各物质的分子构成模型图,判断分子的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依据能量的转化特点分析解答;
②依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③依据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化学式ClO2中有氯、氧两种元素,且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因此,物质的化学式读为二氧化氯;
其中O为-2价,设Cl元素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
故答案为:二氧化氯;+4;
②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为: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一个氯气Cl2分子,由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NaClO2分子;生成物的分子为:由一个氯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ClO2分子,一个钠原子、一个氯原子构成的NaCl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Cl2+2NaClO2=2ClO2+2NaCl;
(2)①在该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电能,所以该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②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在反应中的氧化物是水、氧化汞;
③碳炭粒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该电池中通常还加入炭粒;
故答案为:(1)①二氧化氯;+4;②Cl2+2NaClO2═2ClO2+2NaCl;(2)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水、氧化汞; ③导电.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微观粒子的结构以及常见概念等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许多发达国家采用ClO2代替C1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2的名称为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

(2)制取ClO2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ClO2=2ClO2+2NaCl
Cl2+2NaClO2=2ClO2+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天桥区二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O2
O2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3)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Cl2═HCl+HClO
H2O+Cl2═HCl+HClO

(4)图中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2)
(2)
(填序号).
(1)ABC   (2)ACD   (3)B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 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精英家教网
(其中精英家教网氯原子,精英家教网表示钠原子,精英家教网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ClO2 叫做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许多发达国家采用ClO2代替C1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2的名称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制取ClO2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