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NaOH溶液与KOH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NaOH溶液与KOH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FeB.O2C.N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用管口字母表示)
(2)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g/c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做出猜想】:
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实验温度.
【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
T/℃大理石
规格
HCl的
质量分数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实验目的
25粗颗粒18.25%16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210
35粗颗粒18.25%60
100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盐酸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B.原子的核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规定饮用水质必须在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成为饮用水.
(1)感官指标的主要要求: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味;③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④应澄清透明.净化水时,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活性炭(填物质的名称)的吸附作用达到;后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加入常用的絮凝剂如明矾(填物质的名称),经沉降、过滤后达到.
(2)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化学式为Na2FeO4,其中氧为-2价,则铁的化合价为+6价.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学课上李老师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全班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你认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①只有Na2SO4        ②有Na2SO4和H2SO4
③有Na2SO4和NaOH   ④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④(填序号)理由是H2SO4和NaOH能反应.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甲组:测溶液pH乙组:滴加Na2CO3溶液丙组:滴加BaCl2溶液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②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了这处错误:丙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大多数花卉喜欢微酸性土壤,某花卉长势不佳,经测定盆中土壤pH为8.2,在施用较稀FeSO4溶液浇灌后长势良好,这说明FeSO4溶液(  )
A.显碱性B.显酸性C.显中性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钚(Pu)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钚是金属元素B.钚原子的质子数为94
C.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4D.钚原子的中子数为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是因为(  )
A.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