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维生素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某种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计算:
(1)维生素D2中有____个原子;
(2)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3)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
(4)198g维生素D2中含碳元素________g。
【答案】73 396 84:11:4 168g
【解析】
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求出198g维生素D3中含碳元素即可。
(1)由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8H44O,则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8+44+1=73;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维生素D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8+44+16=396;
(3)由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8H44O,则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4:16=84:11:4;
(4)198g维生素D2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98g××100%=168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的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______,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b”或“c”)
(4)C装置也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说出该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复燃,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出其中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_____(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_________;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
①查阅资料: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HCl===NaCl+H2O+CO2↑
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Ⅰ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气泡 |
加入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无明显变化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浑浊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___。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_。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五种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粉末;B能被磁铁吸引,A能在C中燃烧;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在C中燃烧能生成E。由此可以推断:
(1)A、B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
(2)C、D、E三种物质的化学式:C 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
(3)写出A在C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4.6 | 8.0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5.4 | 4.4 | a |
A. 表中a的值为2.6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
(1)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写字母编号)
(2)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4)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B图所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笫_______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