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化学卡片玩起了趣味“接龙”游戏。下图是其中一位同学自创的“回龙”谜宫,“-”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生成的含义。已知ABCD分别是氢氧化钠、硫酸铜、三氧化二铁、稀盐酸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试根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DFe__________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CuSO4 (合理即可)

【解析】

ABCDNaOHCuSO4Fe2O3HCl四种中的一种,根据铁能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几种物质中能生成铁的只有三氧化二铁,则D为氧化铁;这几种物质中只有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则C为盐酸,故A为硫酸铜溶液;余下的B则为氢氧化钠;经验证符合题意。

1A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2)可以通过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酸与碱之间的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提出问题)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与结论)秦思和石建分别选了不同的酸碱进行实验ABA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根据A中现象,秦思认为酸碱能发生反应。据B中现象,石建认为无法确定其中的酸碱能否反应。经思考讨论后,进行实验C,通过_____的现象,证明了_____(填一种离子的变化情况),进而证明了其中的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证据与解释)裘臻进行实验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多次滴加稀盐酸,测定溶液pH,绘制溶液pH随加入的稀盐酸变化的曲线图E。得出与C相同的实验结论的依据是_____

(反思与分析)实验ACD,通过不同的证据,都能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通过比较,崇湜发现从_____角度分析,实验A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是酸与碱反应的实质。通过归纳,发现酸与碱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归纳提炼)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探究酸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思路是:通过明显现象,证明__________。探究酸碱反应的实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借助其他试剂或仪器,证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分层装填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就制成了简易净水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B.此装置能降低水的硬度

C.X层装填石英砂D.Z层装填活性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是三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如图。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YO2,则XZ可分别为COCO2

B. YC,则XZ可分别为CO2CO

C. YH2O2,则XZ可分别为H2OO2

D. YFe,则XZ可分别为Ag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通过镁与稀盐酸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镁的质量相等,镁条的形状一样,稀盐酸均过量),设计实验如表:

实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

镁的形态

溶液初始温度/℃

3%

粉末

30

3%

条状

20

6%

粉末

20

6%

条状

20

(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250mL氢气为标准,要比较各组反应速率,则以上实验还需要测出的数据是______

(3)实验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4)测定在不同时间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数据,绘制出图1,则实验②对应的曲线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5)利用图2压力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图3锥形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若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净重169g,试回答下列问题:(答题要求:本题的第(1)、(2)、(3)问题,只需把答案填在横线上即可,第(4)问题的作答要写出计算过程。)

1)谷氨酸钠中含有_____ 种元素;

2)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谷氨酸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4)该包味精中含钠元素多少克?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中的现象为

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所示,

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烧杯乙中的物质是 ,可得出Zn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若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R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R > Ag bR > Cu cR > Zn dR <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分子运动”时,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实验1中的装置A取一个60 mL的试剂瓶,盖上一个单孔塞,单孔塞中插入一根带玻璃旋塞的导气管;装置B为一段医用输液管,内置一根浸泡过酚酞试剂并干燥的棉线。用橡胶管将AB两装置链接。装置A 中加入约20 mL浓氨水,装置B的另一端连接导气管,导气管伸入小试管中。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实验234的装置与实验1基本相同,只是根据实验需要变换了AB装置和小试管的位置。

(实验步骤)①打开玻璃旋塞,观察现象。②将棉线润湿。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干燥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润的棉线由ab 逐渐匀速变红。

湿润的棉线由a b迅速变红,并且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实验1

湿润的棉线由a b逐渐变红,并且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低于实验1 装置。cb 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比较缓慢,近b 端甚至不能变红。

湿润的棉线逐渐变红,并且ab

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cd 段棉线变红的速率

1)以上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①氨气不能使干燥的酚酞变色,氨气与水共同作用能够使酚酞试剂变红;

_____

_____

2)若要应用实验1装置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 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 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