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10203040
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
碳酸钠12.221.839.7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碳酸钠.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AC(填标号).

分析 (1)①由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查出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即可.
②由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确定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即可.
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②由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在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只能溶解21.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5.8g、12.2g,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碳酸钠.
(2)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铁与稀盐酸接触就产生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增加,当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随着反应的进行,铁参加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小,当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铜,质量不再减小;观察图象,AC表示正确.
故答案为:(1)①36.6g;②增大;饱和溶液;③碳酸钠;(2)Fe+2HCl═FeCl2+H2↑;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氧化剂是四氧化三铁,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是一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了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B中白磷能燃烧的原因是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D中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E中反应现象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
(4)F中的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该现象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按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
B.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氧气B.C.D.硫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分子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3)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装置是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实验时烧杯水为500ml(图甲),实验结束后烧杯的水为350ml(图乙),然后,将剩余烧杯的水倒入集气瓶并塞上双孔赛,水恰好满瓶(500ml).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没有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没加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燃烧匙插入快,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没有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SO3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