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
A.溶解性B.挥发性C.还原性D.导电性

分析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A、溶解性只是物质的溶解,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挥发性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实验室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
(2)制取氧气时,如要获得干燥的气体,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浓硫酸(填写试剂名称)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O2,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填“b”或“c”).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CO2,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优点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通过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熟石灰区分硝酸钾和硝酸铵
B.用白醋区分苏打和小苏打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D.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橱柜中调味品食盐和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新国标在无机物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C(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新国标中对水的pH的规定为6.5≤pH≤8.5.实验室用pH试纸测得自来水的pH=8,说明该自来水显碱(填“酸”、“碱”或“中”)性.
(3)新国标中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化学(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②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③氯胺(NH2Cl)由3(填数字)种元素组成.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   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X
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反应③中X代表的物质是水
C.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中Ni①、③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所以MnO2一定能加快其它物质分解的速率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其他产生,则在滤液中(  )
A.只有硝酸锌和水B.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一定没有硝酸银D.如果没有硝酸银,一定没有硝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方案(图示)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1)乙实验中只要观察到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现象,就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
(2)若将实验乙中的CuSO4溶液替换为稀H2SO4(或稀盐酸),即可达成实验目的;
(3)现在按原有方案(图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在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是无色的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
中的某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H2SO4,B与E反应的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