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分析 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故答案为: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粉末57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残留物37.8g.试回答: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2克;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t),生成的氧气质量为纵坐标(m).图中能表示该变化过程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请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食盐、石墨、硝酸、酒精、氧化镁、氢氧化亚铁.
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有机物
化学式CMgOHNO3Fe(OH)2NaCl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写出E物质的化学式:ECH4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灭火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图中信息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
(2)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氖,排在第二周期.
(3)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Mg.
(4)写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体现出来的一点规律:由左向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5)上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8个纵行共有三个周期和8个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18K金代替纯金来镶嵌宝石,是因为硬度更大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
A.熟石灰B.生石灰C.氯化钙D.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NaOH溶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以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甲: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的缘故;
猜想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使红色消失
猜想丙: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老师指出:猜想甲不正确,理由是:CO2与NaOH反应后生成的Na2CO3的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为验证猜想乙,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写完整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配制较浓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溶液先变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乙猜想乙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迅速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操作1目的是: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O2
操作2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溶液.
(3)若猜想丙正确,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红色消失与NaOH溶液浓度太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