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X | 稀盐酸 | 水 | 水 | 双氧水 | 水 |
Y | 铁粉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二氧化锰 | 硝酸铵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古籍中的化学。
(1)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的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2)《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拔罐法通常利用燃烧酒精等排去罐内空气。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
①将黄卤(所含杂质主要为氯化钡)和黑卤(所含杂质主要为硫酸镁)按比例混合后过滤;
②滤液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
③用“花水”冲洗粗盐制得精品盐。
步骤1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步骤2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用花水冲洗粗盐,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___________(写化学式),要保证既除去杂质,又不影响食盐的产率,则“花水”应当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蒸馏水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饱和氯化钡溶液 D饱和氯化镁溶液
(4)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2C+SnO22CO↑+Sn.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州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发生装置:图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收集有毒气体SO2(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时,常采用C收集装置,气体应从_____(填“b”或“c”)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2.3 | 未测 | 2.0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1.1 | 0.9 | 3.6 | 2.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丁一定为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4:1
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 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 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因是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____ 后,往试管中加入 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填“可以”或“不 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的铜,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 题型:单选题
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11个氢分子
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铁有三种常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现有某铁的氧化物样品,已知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1,关于该样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FeO
B.若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27∶29
C.可能是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
D.该样品中一定含有FeO、Fe2O3、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