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afgd(选填小写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加热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H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B.
A.收集到更多的氧气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可通过铜丝上下抽动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AC(或AE)(选填字母).

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干燥收集方法来分析;
(3)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氧化铜;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根据改进后的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由于反应的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故发生装置可选B;由于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1)图中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因为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进行,选择装置A来制取,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干燥时长管进气,短管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afgd;
(3)①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率;故填:B;
②改进后的装置,通过抽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通过铜丝上下抽动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由于反应的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故发生装置可选A;由于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AC(或AE).

点评 本题考查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改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B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CO和H2燃着的木条,观察火焰颜色
B空气和O2燃着的木条
C食盐水和矿泉水闻气味
DCO和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紫色石蕊溶液中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计算9.6g铜粉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甲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装置的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练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按甲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通入一氧化碳; 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③点燃酒精灯;④熄灭酒精灯; ⑤点燃酒精喷灯; ⑥熄灭酒精喷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⑤⑥②④(填序号).
(3)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且能被磁铁吸引,仪器③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图乙是下业生产中炼铁高炉的结构图.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是从原料入口加入的,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之一是产生高温,另一作用为生成一氧化碳,写出炼铁时焦炭转化为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生铁密度大于炉渣的密度.
(5)现有含氧化铁70%的赤铁矿800t,可炼出的生铁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 $\frac{\underline{\;\;△\;\;}}{\;}$ 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③两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①2Cu+O2$\frac{\underline{\;\;△\;\;}}{\;}$2CuO; ③Fe+CuSO4═FeSO4+Cu.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乙(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等.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将Cu完全置换出来.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粉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请提出你的想法:过滤前加适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以除去剩余的铁粉.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4900g,需水3060mL(水的密度为1.0g/mL),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燃烧,汽油挥发,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牛奶变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
D.葡萄酿酒,水分蒸发,金属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一次实验中一同学将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放入饱和NaHC03溶液中,惊奇的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了酚酞发现颜色比饱和NaHC03溶液中滴加酚酞红色要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说明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请猜测该气体为H2.(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1:Mg(HCO32能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11g)
2:MgC0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猜测】: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0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03和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03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Mg(OH)2,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29: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4Al+3O2═2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课堂上老师曾经给我们演示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比分析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发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的结论;
对比分析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发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2)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某同学用同规格且光亮洁净无锈的铁钉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生锈的是甲(填“甲”、“乙”或“丙”);由此可知,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②实验丙中为什么要用“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铁不能与氧气接触.
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活泼,但是铝的抗腐蚀性更强,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