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
(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
(4)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了二氧化碳,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图F装置中,则F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氧气密度比水小,故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
(4)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

解答 解:(1)标号仪器是作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
(2)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可用此装置,反应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氧气密度比水小,故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b;
(4)澄清的石灰水.

点评 了解常用仪器、装置选取依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即可顺利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落叶腐烂B.冰雪融化C.海水蒸发D.山体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台上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溶液,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老师说:
①这瓶溶液可能是NaCl溶液、NaNO3溶液、K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②这瓶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不可能是KCl溶液.
【实验探究】实验台上可供使用的药品只有:稀HCl、稀HNO3、AgNO3溶液.请你根据以上药品完成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
方程式
步骤一:
取样于试管中,然后往试管中滴加稀硝酸
无气泡产生该溶液不是Na2CO3溶液
步骤二:
向步骤一的试管中,继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是NaCl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反思】为了防止标签受损,你建议以后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答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有CO2生成,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表示两种溶液间能发生反应).又知A、B、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B所含元素各不相同;C、E均含三种元素,其中E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F是一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单质(通常状态下为气体).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化学式Ca(OH)2
(2)F的用途供给呼吸,
(3)A→D可以通过A分别与3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反应来实现;
(4)能生成C,且反应物为两种盐的复分解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试分析问答:
(1)“V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
“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12.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
①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6片;
②当“Vc”完全由某种蔬菜(每100g这种蔬菜含“Vc”15mg) 来补充时,
则每天至少应该食用这种蔬菜4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某同学实验并记录如图:

(1)配置如图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50g;
(2)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根据已知条件求解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为$\frac{106}{x}$=$\frac{44}{4.4g}$;
(4)向E烧杯内加入54.4g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8%;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NaOH、Na2CO3
(6)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同时推送左右管的注射器内药液,观察现象.
【现象】
一会儿后,观察到棉花先变红;而后发现在U型管右管处出现白烟,一会儿后,棉花红色褪去.
【结论及解释】
(1)观察到棉花变红.从微观上解释,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U型管右管处出现白烟.说明氨气分子与和HCl分子发生了反应或氨气分子与和HCl分子发
生了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
【反思】
本实验设计体现了环保化学理念(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